上一页|1|
/1页

主题:两江新区 重庆谋变中国第四极

发表于2010-06-02
《新周刊》曾经将重庆这座城市称为“第N城”,赋予了这座城市玫瑰色般的浪漫色彩,相比近邻成都天府之国的悠闲时光,重庆这座浸泡在“码头文化”中的长江上游第一城无法去复制“成都模式”,作为在中国版图占据重要地位的重庆,必然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所以,“第N城”的概念也为重庆注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中,这座以夜景、火锅、美女扬名的城市战略轮廓逐渐的浮出水面,在2007年两会期间,胡总书记为重庆做出了“314”总体部署,明确了重庆未来发展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所以,当五大中心城市、千万级人口大城市、保税区、两江新区等区域发展出台之后,重庆,正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
 
新经济模式的重庆实践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动作,赋予了这座从来就不甘寂寞的城市一个完美的想象空间,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IT制造业巨头的引进、落地,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成立运行,显示了重庆在产业升级换代上的作为与决心。
 
IT行业的宏观市场需求面来讲,美国IDC公司预测今年全球IT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到2012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5%以上,继续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在惠普、富士康等IT制造巨头实现规模化量产之后,重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销售额在2010年达到8000多亿元,彻底扭转重庆的产业结构比例,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聚集,势必提升整个重庆的城市影响力,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心在西部,西部发展的核心在重庆,重庆发展的关键在IT信息产业。
 
内陆金融中心的重庆野心
伦敦、纽约、东京、香港、上海...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中心城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金融中心。在成为金融中心之前,必然需要具备规模的金融产业作为支撑,最近几年,重庆加大了打造金融中心的力度,目前,重庆有30多家银行、30多个证券公司、30多个保险公司,一部分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也将总部设置在重庆。
 
目前,金融业占GDP超过10%的,只有北京和上海,而重庆金融业在GDP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预计将于2015年达到12%。未来,中国有望形成三大金融中心,即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家行政类的金融中心,以上海为代表的了国家要素类的金融中心,以重庆为代表的国家内陆金融中心。
 
两江新区的重庆梦想
国务院批复“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撑,赋予了重庆经济腾飞更大的政策空间,根据“两江新区”公布的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要达到地区生产总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重庆的城市价值将得到裂变式的提升,作为西部核心城市,历史赋予了重庆更多的发展使命,在此局面之下,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为信息产业、金融产业、房地产产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未来的重庆发展,将被持续看好。
 
中国第四极坚挺楼市价值
城市价值的提升将有力的保持楼市的健康发展,在一系列利好的支撑之下,重庆楼市具备更加健康的生命力,首先,“五个重庆”的建设将使得重庆与上海、香港等城市等量齐观,城市形象的提升将成为吸引外来人才的重要推手;其次,“两江新区”、保税港区、西三角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使得重庆的经济辐射力加强,对外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第三,随着世界500强的进入,重庆的国际关注度将同步提升,楼市价值也将更加的具备可持续成长的空间。
 
相对于其他区域土地的大量供应,渝中作为重庆的母城,土地的稀缺性将更加充分的凸显,随着土地供应、开发量的缩减,将会在未来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作为重庆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各种商务、居住型需求将会越来越强劲。
 
目前,渝中成片开发的板块已经不多见,除了解放碑核心区域的旧城改造项目之外,成规模开发的就只有黄沙溪板块,该板块处于城市几何中心位置,交通便捷,周边楼盘相对已经成熟,板块大环境已经形成,在该区域大部分楼盘均处于尾盘开发的情形之下,新推出的金科VISAR国际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处于同样的地段,具备强大辐射效应的区域,与金科VISAR国际同类型的楼盘,均价大多已经上万,相对于未来的极大发展潜力,黄沙溪板块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释放,目前,在原有交通环境基础之上,嘉华大桥南延线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届时,从该区域出发,到江北、解放碑、杨家坪、南坪、沙坪坝各大商圈核心地段,所需时间均不会超过15分钟,区域优势独一无二。
发表于2010-06-02
发表于2010-12-2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