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旭辉嘉悦广场:未来写这种房子的机会,也许不多了

发表于2018-01-26

1

前两天我去蔡家看了个项目,旭辉嘉悦广场。

2017年,如果按面积算,它是重庆销量最高的商办产品,LOFT和平层SOHO加起来、总共卖了1500多套,其中LOFT卖了1000套出头,整个项目剩余的房源、应该不到100套了。

 

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上,小户型的商务公寓,会越来越少,因为按照重庆最新的规划设计要求,单套面积在建筑面积150平米以内的商办物业,未来不准配卫生间了,这意味着未来的商业用地,不太可能再用来开发小户型公寓。

未来的LOFT产品,更是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后商业属性的塔楼、层高超过45、就不能按单层计算面积了,也就是说,层高5米多、买一层送一层的LOFT,再也做不出来了。

 

2

所以,未来我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去写这种LOFT产品,因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几乎与它无关,就像2017年以后的足球舞台,和球员身份的卡卡小罗兰帕德托蒂拉姆德米凯利斯罗西基、再也无关一样。

在这种产品即将整体退市的时候,有一件事、倒是比较适合去做,那就是去评价一下它的功过是非。

 

3

这种商业属性的公寓产品,在很长时间以来、其实并不太受待见,因为首付必须要5成按揭只能做10年,因为每层楼的户数通常都很多,因为户型进深普遍都很大、卫生间普遍不能通风采光,因为不能象住宅一样帮业主迁户口,因为水电费比普通住宅高、转让的时候增值税比例也高……所以,很多人一说到商务公寓,都是一副很不了然的样子。

关于商务公寓,以上的缺点,差不多都是事实,我个人对于这种产品、也从来没有表现出过太高的热情,但我认为,它本身却并不象这些批评者们、所评论的那样不堪。

 

4

比如前年,我就给一位**同学、推荐过这种房子。

我这位**同学,是某外地单位的驻渝主管,虽然确定不会在重庆定居,但每个月都会到来、每年累计下来大概有三四个月呆在重庆,公司每个月会给点租房补贴,于是他就想,不如用这点租金补贴、去按揭一套房子。

我推荐他找个繁华点的地方,去买套精装修的LOFT公寓,楼下吃的喝的买的啥都有,看个电影健个身、坐公交轻轨出门谈个业务、约客户见个面,都很方便;如果想节约点居住成本,还可以隔成上下两间,自己住一间、另外一间租出去,如果来租房子的妹子颜值高,租金便宜点也不是不可以……是不是很美好?

关键是总价很便宜、首付月供都很低,如果今后自己不住,两个小单间出租、抵个月供也很轻松……是不是很科学?

至于贵出来的那点水电费,你自己一个人住的话、每个月能多花几块钱?拿来出租的话,又有几个租客在意那几块钱?

 

5

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小公寓,其实有它可取的地方。

今天在重庆,一套价值120万的房子,每月能租个2500就不错了,同样的金额、如果是买两套LOFT,分隔成4套出租,只要不是太垃圾的地段,共计租个四千块至少是比较保险的,运气好点租个五六千也是有可能的,每年租金算下来差不多要高三万块——对于一个总金额不过百把万的投资来说,每年三万块的差距,不算小吧?

 

6

顺便聊件事。

从这个公众号开通以来,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自住兼投资,求推荐。

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啊,各位大哥,我们先用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为例,来算个账:

第一,首付40万,贷款60万,按照目前利率上浮20%,每个月付出的纯利息成本大概是30005年的利息成本是18万;而首付40万的正常收益按照6%算,5年收益大概有12万,加上损失的契税跟大修等费用,5年的持有成本大概在35万。

第二,如果你花30万装修,转手的时候,相比清水房能多卖15万就不错了,如果是装修成本高的别墅或是跃层洋房,折价的比例还会更高。

第三,如果你卖房子的时候,出手比较着急,比市场平均水平低5个点,是很有可能的。

以上,就是通常所谓的“沉没成本”,也就是说,如果一套100万的房子、持有5年的时间,房价涨个60%,从投资的角度看,收益基本和用首付款买理财差不多,当然你可以得到的一个附加值是,免费住了两三年。

 

7

算过这笔账以后,我们再来看:5年高于60%的涨幅,有没有可能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有可能,但得分时机。

过往房价的通常规律是,涨一两年、稳三四年,过去两年全国的房价已经涨过一大截了,今天很多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变得疲软甚至开始出现小跌了,所以站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去期望未来5年、有6成甚至比例更高的涨幅,得偿所愿的概率也许并不大。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延长持有周期,去等待下一轮上涨,但这同样有两个问题:

第一,整个房地产的游戏规则,也许会变,假如、我是说假如,万一所谓的长效机制真搞成了,未来的房价疯不起来了,而另一面,自己手里的筹码因为各种“沉没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怎么搞?

第二,到下一个周期的时候,你手里的产品,在功能档次上会不会落伍?会不会在“沉没成本”之上、因为市场新产品的功能升级、再被折一次价?

我觉得在这个市场上,很多人高兴得太早了:自己买了某个项目的一期、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看到二期涨了800块,就觉得自己赚了8万了,这只代表比你后买的人、比你高出了8万成本,而不代表你赚了8万,如果连这个区别都搞不清楚,被人当韭菜割的时候,千万不要喊冤。

 

所以在过去一年,我一直的建议都是:

自住随意买,因为亏不到哪里去、一家人住得好也很重要。

但投资需谨慎,因为真正的投资赚钱,和纸面上看起来那点浮盈,是两个概念,并且,最好不要去赶大涨以后的那个波段,去抢最后那几个铜板——因为只要出现过热的局面,就必须提防社会主义的铁拳。

 

8

2017年,重庆大概卖了4万套商用公寓,其中年销售超过1000套的项目,大概有14个。对此我个人看法是,单纯从投资来看,这些过去很多人看不起的商用公寓,尤其是可以隔成两套的LOFT产品,未来5年的收益,很可能会强过普通住宅,原因有两点:

第一,它至少可以租几个钱,就算是大学城、又或是嘉悦广场所在的蔡家,这些并非传统中心地段的LOFT公寓,隔成两套后,一个月至少也能租个千把两千块吧。

第二,如果未来真的一刀切,不允许搞这种小户型公寓了,供应量的上限得到控制,对于这些业主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物以稀为贵。

 

9

在规划层面,把这种小公寓被一刀砍掉,貌似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开发商,拿一块地、规划要求必须要做10万平米商业,放在以前,至少还可以搞几栋小户型公寓,现在公寓不能做了、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整体又过剩,该怎么搞?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很可能也是一种损失。虽然这种小户型公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鱼龙混杂,比如户型通风采光普遍比较差,还不能解决落户和子女读书的问题,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至少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选择、一种低门槛的创业选择,比如它至少可以让很多年轻人花2000块左右的租金、就住进观音桥;它至少可以让很多人花2000块钱租金,就开家小店、或是一间小工作室,开始自己的打拼。

如果已经建成的公寓越来越破旧、功能和配套越来越跟不上需求,而新的供应又没有,你让这些刚创业的年轻人,都去租甲级写字楼?租金八九十一平米不说,物管费一平米十几块、夏天一个月空调费都是几千,TM说好的万众创业呢?该怎么搞?

 

对于公寓的买家来说,也意味少了一个选择。比如,我见过一些年轻女孩子,买套公寓自己住了几年,反正租房子也要付租金、算下来月供和租金差不多,后来结婚了换房子了,把它租出去、租金每个月拿来买两件衣服、买点口红面膜,挺好的啊,你现在一刀切不准建了,未来妹子们的口红面膜,该怎么搞?

 

对于我这种键盘党,写评论的菜单里,被活生生的砍了一个品种,又该怎么搞?

 

10

在我写过的所有看楼记里面,这大概是产品说得最少的一篇,因为这种产品本身,实在是没太多好讲:每层20户左右、每户都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可以住人,可以开酒店、可以开各种店,可以搞各种工作室、可以搞小公司,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不过,就公寓产品而言、关于嘉悦广场的区位,可以大概聊几句:

第一,至少在蔡家板块以内,它是比较适合做公寓的地段,因为离轻轨站近,并且蔡家所有的集中商业,都是围绕它四面展开。

第二,蔡家肯定不算是传统的城市中心地段,和观音桥解放碑大坪之类,肯定没法比,但蔡家的公寓,也许未来前景并不差:首先它有望抓在一些在六号线附近站点工作的年轻人,其次是北部各个新兴组团,各种产业园、各种新建商业,比如礼嘉和中央公园的商业中心、悦来的会展和产业园、同兴水土的工业园等等,都需要一些公寓配套。如果未来不准再建公寓了,它的租赁前景,有可能还不差。

 

11

嘉悦广场的公寓总数,应该超过2000套,目前剩下的所有房源,应该不超过100套;如果把范围放大一点,2017年,重庆这4万套公寓的新业主,差不多应该是最后一波上车的公寓客户了。

所以严格来说,现在去讨论嘉悦广场的公寓也好,去聊整个公寓市场也好,不管大家看不看好,都没有太多现实意义了,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买卖,而没有买卖、就不再关乎我们的未来。

2018年,虽然市面上还会有一些公寓产品销售,包括一些存量,以及一些规划方案提前过了审批的项目,但我估计,很多开发商会用稀缺概念卖高价,把投资户的空间吃掉,所以这场席,事实上差不多已经凉了。

但作为一个写评论的,在一种产品即将整体退出市场之际,多少应该聊两句,因为它曾经是一种重要的存在,曾经走进过很多人的事业和生活——就像小罗一样,他不会再踢球了,但这并不影响我记得他。

最后,祝这一波上末班车的客户,最终都能得偿所愿,投的这笔小资,能赚到些小钱。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