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卢作孚孙子卢铿操盘 海尔重庆造别墅(图)

发表于2008-04-09
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瞄准重庆地产了。记者昨日获悉,其在重庆江北区的项目已于近日悄悄破土。金融界专家认为,在制造业利润趋薄的时候,海尔发动全国地产拓展攻势是寻找一种新的融资替代方式。

2项目试水重庆

昨日下午,海尔路位于江北区新行政大楼和吉安园小区之间的丘陵地带上,挖土机正紧张忙碌着,海尔在渝的第一个地产项目便坐落于此。

据悉,海尔在重庆“试水”的地产项目有两个,分别200多亩和300多亩,均位于江北区,包括江北区海尔路的海尔海语江山和铁山坪的重庆恬园。其中海语江山是低密度高层住宅,目前正进行前期“五通一平”工程,重庆恬园项目则是别墅,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动工。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重庆项目在内的海尔地产的掌舵人正是祖籍重庆、有着“地产界的思想者”之称的卢铿。卢铿的另外一重身份亦非常显赫——中国著名爱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实业家,民生实业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之孙。昨日,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晓钟亦证实,操盘海尔地产的正是其兄弟卢铿。

西部“桥头堡”

海尔地产重庆方证实,海尔海语江山是海尔在山东省外第一个动工的地产项目,标志着海尔全国范围内的地产布局正式实施。

知情人透露,海尔借卢铿效应的影响力全面进军房地产的决心非常坚决,海尔地产的扩张范围并不仅仅包括重庆,还延伸到北京、上海、西安、合肥等城市,项目将逐步涉及到住宅、商业、工业和一级开发,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8个以上城市和20个以上项目。

此前的6年时间里,海尔开发的地产项目十分有限,且全部位于山东省。按照海尔方的规划,今年海尔将全国拓展,1年内开发地产项目数量相当于过去6年内开发的项目总和。

300亿全国布局?

资金和土地,是房地产企业两大命脉,在全国储备土地的同时,有消息称,海尔地产将以200亿~300亿的初步投资额大举进军地产,并实际上已经启动了“海尔地产”的海外上市工作。

为此,记者曾就采访事宜联系海尔地产公关部门,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允许采访。因此无法证实海尔拟在全国地产投资的具体金额。海尔重庆地产方面也表示,由于尚未到推广节点,不方便透露在渝地产项目的具体投资金额。

2006年埋下“伏笔”

2年前,精明的张瑞敏就埋下在重庆“觊觎”地产的伏笔。记者查询得知,重庆海尔房地产公司于2006年5月28日成立。

海尔埋下的地产方面的“伏笔”不仅仅是地产开发,甚至延伸到地产相关产业。除此以外,海尔还注册物管公司,其经营范围还包括房屋中介服务。但海尔重庆地产公司负责营销的经理马琴称,重庆海尔并不会涉及二手房事宜。
发表于2008-04-09
卢作孚重庆市合川人
发表于2008-04-09
卢作孚(1893~1952年),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创办的民生公司,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从自学成才始,到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树。他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他一生俭朴勤奋,公而忘私,服务社会和人群。他崇尚务实和科学精神,有《卢作孚集》传世,是重庆人乃至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最有价值的心智和实践的结晶之一。
推荐评语: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卢作孚正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
发表于2008-04-09
卢作孚(1893~1952年),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辍学,自学成才,历岁开馆办补习学校,讲授中学数学。边教书边自学,编著有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

辛亥革命初,他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随后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编辑、主笔和记者,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会员王德熙和恽代英分别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迫夭折。

1924年,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在少城公园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成都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学艺术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然而红火一阵,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而这一切,又以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于是,他于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航运,当初筹资极为困难。幸亏得到友人支持,筹得8000元资本,亲赴上海订购载重70.6吨浅水铁壳小船一艘,于1926年秋驶回重庆,取名"民生",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他们除了总揽岸上事务外,竭尽全力改善经营管理,卢还亲自上船接待旅客,并提出"一切为了顾客"的口号。上自经理下至水手都兼服务工作,接待热情,侍候周到,伙食亦好,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好评,班班客满,接应不暇。第一年就获利20000余元。

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与此同时,民生公司也发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当年,卢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

此时正值外国船只横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及美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凭着强大的实力,大幅度降低水脚,企图挤垮华轮公司,独霸川江。竞争非常激烈,华轮公司面临破产境地。面对这种形势,卢作孚挺身而出,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都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迫使日清公司接受中国海关检查,开创了外国船只接受中国地方政府检查的先例,废除了甲级船员必须用外国人的陈规,提出外轮冲翻中国木船必须赔偿损失,和"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口号等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严重打击了外轮的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主张将川江所有华轮公司联合组成一个公司,一致对外。于是从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凡是愿意售卖轮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予以收买,凡愿意同民生合并的公司,其轮船财产均以较高价格折价,然后用部价现金偿还原公司的债务,其余作为加入民生公司的股本,人员全部接收,量才录用。如此,不到一年,即合并了重庆以上航线的7个轮船公司,接收轮船门只。接着便向重庆下游扩展,又合并了7个公司。刘湘、刘文辉等军阀的船只亦以高价收买入股的方式,变成了民生公司的产业,从而合并和收买华商轮船28只。到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清公司由盈转亏,太古、伯和见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航运。这时民生公司拥有轮船42只、吨位16884吨、职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万元、资产730万元,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1%。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任命卢作手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卢坐镇武汉、宜昌等地,具体指挥。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军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烂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瞩目中外,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在这段时间中,民生公司又收买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轮公司轮船70多只。是时,船只最高时达到 137只、36000余吨位、拥有职17000余人。不仅独占了川江航运,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而且还控制了许多其他重要企业,除附属民生机器厂,为大后方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外,并向矿冶、航运、机械、纺织、食品、贸易、保险、新闻等各行各业中的78个企、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卢本人曾担任了几十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

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又与金城银行集资100万美金,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拥有各种船驳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作孚于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组织的18艘海外轮船陆续从香港驶回大陆,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北赠文化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2月8日在重庆不幸逝世。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中共中央赞许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