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也谈陈阿士的故事

发表于2004-05-20
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关于陈阿士的故事,以告诉我毅力对我的坚持的理想的重要性。故事是这样的,台湾农民陈阿士出外旅游,住进宾馆,听不懂服务生的“GOOD MORNING SIR”,以为是乡下人问候语你贵姓,于是便大声回答,我叫陈阿士。在第九天陈阿士终于弄懂了含义后,在第十天早上,当看到服务生时,其便向服务生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没想到服务生却向他说,我是陈阿士。

今天早上,上班的途中,相比往日,不甚拥挤的公共汽车,让我能够在行车途中,大脑得到空余,于是我又想起了陈阿士。哲学的魅力在于一个故事,常常有很多的含义,在我为朋友苦心大为感动的同时,我却领会了这个故事后面的其他意义。
如果我们是一个彻底的逻辑主义者,我们可以推想,服务生这个举动如果被领导发现,可能会受到制度的处罚,而当他们同时听完对方的问候后,可能会相视大笑一场,还有当他们老去以后,再回味这个故事,可能会开心不已,凡此种种,尽管我们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主义者,我们实在不能推断出,这两个主人公或者其他人会用一种难堪与不快乐的心态来对此进行回忆。

在生活之中,理解与关爱是幸福的源泉。当服务生违背制度时,或许他是十分清楚的知道,违背制度的后果;或者当陈阿士叫“GOOD MORNING SIR”时,实在不想看到服务生难解的神情。于是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第十天的故事发生的前提是服务生能够理解一个乡下人对陌生世界的不了解而产生误会,而陈阿士则出于因不懂规矩而产生的误会以歉意。

想想我们的世界,对于我们的恋人、朋友、同事,我们拥有陈阿士或者是服务生的心态了吗?基于理性,我们不得不承认坚持的重要性。但是面对生活,我们或者可以选择理解与宽容,每当我们与我们的爱人或者亲人发生争执时,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坚持呢,那样或许真的不甚正确,多少悲剧就因此发生。

由此我想到了,真理的适用性这个命题。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实在不应该一知半解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故事对我的启发则在于,对于我的爱人或者我的朋友,我将采取理解与宽容的心态,而对于我的事业,我宁可将它视为意志力的较量。呵呵,我的朋友,我的这样理解好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