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洪水退却后地产思考

发表于2004-09-07
  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其实同样适用于略带人文色彩的房地产市场,今年早些时候凶猛的购房狂潮,来得凶猛,退的迅速.在复归平静后的清澈江水,让人沉思,让人清醒.

  来势汹汹的多层瞬间变成了高层,既而是小区,在接着是花园洋房、到最后的别墅或者是TOWN—HOUSUE,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城市得到的不是美的提升,而是满身伤痕。自然的结构在被破坏,城市新的脉烙尚未形成,有的只是不协调与杂乱。战争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却不能产生平衡之美。革命的代价是破坏原有社会结构后,却不能产生新的平衡。

 房产市场十年一周期。重庆地产市场发展马上快到这个关口了。毛主席说过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结果成了笑话。今天的城市发展,仍然有人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在推断。也许是人的思维方式的确有着惊人的相同,如果不幸的是制造这个故事的人,明白这个道理,那则实在可恶。拿千万人与城市命运做工具,除了不道义,就是犯罪。

 也许我们并不了解城市化过程的原理,但是模型还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上海几千年的历史也不过如此,一个新生的重庆魅力会大过他们吗?当我们对柯布西耶城市架空长廊的设想报以淡淡一笑时,也许那时的城市真能容的下,建筑学家这种美妙的设想。今天重庆的城市化带来的不仅是人头涌动,还有辽阔幅员,以及日新月异的思想与观念。(待续)
发表于2004-09-08
今天的城市已经不在单纯是作为一个经济聚集体或者是人口密集区而存在,现代人日益感到的精神匮乏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先人少知道很多的东西,而是对新东西的渴望日益强烈.精神的裂变与思维模式的变迁让城市处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变化中.城市要承载的功能也处于日新月异的高度变化中.童难梦想中的城市里到处是充满新奇与繁荣,我们幼稚的心灵却从没想过繁荣背后的负累.

  当我们每天习惯性的走过到处开挖的城市中心,听到某处又缺水缺电,某个地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等等灰色数据时,我们的心情其实并不畅快.当我们每天在上班途中,塞在车上,一堵就是30分钟、1小时,我们童年时,对城市的渴望就成了逃避。

  西方的城市化路线,是中心城市到郊区化,再回归中心城市。我们今天的城市化是怎么样一回事呢?也许我们确实不知道正确答案,别人的参考系数,对我们作用实在不大。中国人人多,实在是一件好事,不然泱泱大国从和谈起,只是我们分明知道,在美国,在欧洲,中心城市向郊区化发展时的人口数,不及重庆现有人口数的1/3,也许这个数字并不确切,但确切的数字在这意义并不明显。

  我们现在的经济并不十分繁荣,至少我们还没有进入小康水平。我们国家城市人口居住面积仍然停留在2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之内,在重庆,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地产市场,从理论数据支撑来看,是非常理想的,理想得我们可以相信,即使我们将城市面积扩大10倍,房产市场依然是买方市场。但我们还是有些担忧,虽然西方数据对中国来讲,总有个国情困饶着我们,但是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的系数与别人的过于悬殊了。当我们的房产总价与人均收入的比例达到10甚至15以上,我直观的感觉是我背上的压力太大了,我这一身,为了我心爱的房子,不得不学习马蒂尔德,节衣缩食。我不能轻易跳槽,当然更不能实业,我不能忍受降薪,当然更不能允许我生病,因为我连医疗保险也还没有办理。我实在不想为了一夜风光,用去一身的代价,于是我选择了站在楼市外面栖息。
发表于2004-09-16
不幸与幸运的是,我今天在这个行业工作,他为我带来生活的痛苦与欢乐.每天习惯于报纸上的大字与小字,听着一些耸人听闻或者是让我淡淡一笑的或大或小的行业新闻.名人在每个行业都是有的,尤其是地产行业,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流行的行业.但不是每个名人都令人景仰的.我并不崇拜名人.
   
   现实是理智的,虽然有时市场并不理智.在汹涌的热情的上半年过去后,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让我们有些尴尬的下半年.价格在坚持,成交量依然在坚持.但是从楼市另一个角落里冒出来的数字不能不让我们有些许担忧,大量的次新房涌上市场,当然这与股市中的庄家出货有着本质不同,但是却又有些另人担心的相似.这两天股市暴涨背后,多少股民的心酸,实在让人不能欢颜.

  文到此处,似忽陷入了两相矛盾的悖论.但我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经济学家,甚至连研究他们的资格也没有,因此我的逻辑就是我想到,于是我说出来.
发表于2004-11-25
全球都在上演一场以城市化为名义的行为艺术.正如一句话所言."导演没喊CUT,演员就不会停下,且入戏很深."
十年繁华落尽,只余满目伤痕横陈于高高低低的天际线中.终于,连我们的局内人也不厌其烦.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