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追忆逝水年华之——那时沙区,用知性保持致命的吸引力

发表于2009-09-29

 沙坪坝 对于我青葱时期的杀伤力和诱惑力,必须借助意识形态的文字才能表达完整:

   你倾斜45度角看报的姿势有形而上学的的气息,

  在混乱的现实中,你的言语带着拘谨的魅力,

   阅读时的专注让人恨不得变成文字,

  我觉得思考就是一种性感,而学习才是你永远青春的秘密。

   我爱你。

  
    没有一种优雅比你看报的姿势更优雅,

    你对世界的了如指掌跟你的爱情态度有关,

    阅读让你的眼睛为之勾魂,让人恨不得化做文字与你相遇,

  你最最性感莫过于你思考,

  而学习才是你永远青春的秘密。

  我爱你。

  我爱——
  那时沙区

  用知性保持致命的吸引力。

 

对于沙区80年代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来源于这个位于三角碑转盘的新华书店,来源于这个承载新华书店的楼体——造型如此新颖,在当年红砖房子,统一的水泥楼里,显得如此跳脱。

现在还能有什么建筑让我们觉得如此深刻? 


而,我人生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就是在这个新华书店买到的,到如今都还记得那犹如小鹿乱撞的心情,比恋爱还甜美。有左拉的《小酒馆》,劳伦斯的《恋女》,竟然还有《复活》。


电车已经彻底消失在我们这个城市,那伴随我们成长的2路电车,四路电车都告别了重庆。

喜欢电车,借用张爱玲的话: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待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

“(电车)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


      重庆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9年,到1949年解放前藏书约5万册,解放后到六十年化藏书达50余万册,“文革” 期间购进的图书不多,在1977年后进书量逐年增加,到94年馆藏的总量约120万册。(其中期刊5千多种,共7.2万册)。


     重庆大学五教(第五教学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和前苏联正逢蜜月期,中国建筑界也大学前苏联,全国各地一大批新建筑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呈现着举架高、开间阔、窗户大、墙体厚的特点,五教便是这类建筑的一件代表作。
      同时,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建筑家们正大力倡导在建筑设计中坚持古典风气、保留民族传统的“新古典主义”。所以,五教在建筑设计上既模仿了前苏联的风格,又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律。这种中西建筑风格的混合体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截然不同,在重庆现存的老建筑中并不多见。
在重大,这种“苏联建筑风格”和“新古典主义”交融的建筑还有电气工程学院大楼(俗称六教)和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楼。
 
配乐:大提琴《缠绵往事》
 
发表于2009-10-19
挺美的
发表于2009-10-19

有味道

发表于2009-10-19

有味道

发表于2009-10-20
我家住北碚,一直在外地上学,对重庆的了解真的好少,现在看来,很有感觉,原来我对重庆还不了解。
发表于2009-10-20

重庆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激进活跃的小青年形象,特别是直辖以后,策马扬鞭,一直走在开放的最前列,但现在来看,正是有了这些文化底蕴,才有了他继续行走的动力,建立在这些文化上的发展,才有根基。

发表于2009-10-20
大学城建在沙区以后,那里的历史底蕴,氛围更浓厚了,如果能住在那边,应该不摆了~~~
发表于2009-11-22
不顶不行 5y2@cow0f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