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双城生活:从此岸到彼岸的愉悦之旅

发表于2012-03-29

没人能否认电视剧《双城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同身受,编剧王丽萍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观众敏感柔软的内心,当男女主人公经历了一番双城生活的酸甜苦辣,一个轻松喜剧式的圆满结局很好地圆了观众对于双城生活的真正期待。

同样是双城生活,在另一些人眼中,则变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实现自由式生活的不二选择。那是法国诗人兰波式的“生活在别处”的美好向往与期冀。他们多金、生活品位十足,是城市的富裕阶层,与其说他们在选择另外一座城市,不如说他们在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品读另外一种文化,他们赋予这种方式以“诗意”的形式,甚至是对拥有某种程度自由的有力佐证。他们有着相对自由式的选择权利,没有一般人摆脱不掉的现实的羁绊,于是,他们在马斯诺需要层次里面,轻松地找到了“自我实现”式的满足感。

对比这些带有“隐逸”情结的少数人群,在城市的地铁站,总是能带给你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受,每天,潮水般的人群涌入一座城市,离开一座城市,那是城市的一道别样风景,如同天空中变幻无穷的云彩。俗语有云,树挪死,人挪活。人在迁徙中,逐渐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基于人对这个城市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未来更加清晰透彻的把握。当人初到一座城市,可能还带有一点迷茫,一丝困惑,因为对于这座城市,他是如此陌生,若干年后,当他扎根于这座城市,并在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开始欣喜不已,他庆幸自己在这座钟爱的城市找到了另外一个新家,接着,他开始过着电视剧所描述的“双城生活”。

当有人质疑在电视剧《双城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现实问题被刻意淡化,以致整部电视剧偏离实际生活太远时,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轻易地解读出了背后的含义,那就是,跟富裕阶层相比,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当下的双城生活,略带无奈,或者说,倾向于一种过渡式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过渡式的背后,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望,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其他。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双城生活,变成了通向幸福的阶梯。两个城市性格分明迥异的人,不断彼此发生碰撞,最终磨合在一起,并产生了另外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让彼此相互理解,相处更加融洽,这本身就富含碰撞的激情。这种激情也来源于每个人内心对于更高生活品质、更加自由生活方式追求的坚定信念。

我们艳羡于富裕阶层“自我实现”式的满足感,他们可能上午还置身于重庆冬雨绵绵的环境中,下午就沐浴在海南的和煦暖阳、椰岛风情中,享受着“追随我心”的双城生活。但是,我们容易忽略一点,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种魅力所在,不因你所在何方而不同,只因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不同,对于别处的向往,就像打开了每个人心中讳忌莫深的城墙,实现了对外的交流,那是从此岸到彼岸求索的愉悦之旅,也是人类千百年来文明的源泉所在。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