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5|下一页
/5页

主题:难忘的岁月

发表于2010-02-08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成为了历史,以前经历过这场运动的人们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把它渐渐的淡忘了。但这些刻下时代痕迹的烟标却留存了下来。
   在国营许昌卷烟厂“建新”烟标上,就很清楚的记录了文革初期红卫兵开展的“破四旧”运动。这枚烟标的正版上印着,大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烟标的副版上则是,铲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发表于2010-02-08

         在这一运动中,北京的红卫兵们将一些街道名、店名和商标名等,改成了革命化的名字。如将长安街改成了“东方红大路”,将协和医院该成了“反帝医院”等。这场“破四旧”运动很快就遍及了全国各地,重庆也不例外。如将鹅岭改为“红岭”,将朝天门港口改为“红港”等。当时重庆卷烟厂也就随之推出了两枚顺应时代潮流的烟标,“红岭”和“红港”。

 



发表于2010-02-08

       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均受到了冲击 。1967年1月,“全面夺权”的浪潮开始波及全国。造反派夺取了各级政府的权力,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营哈尔滨卷烟厂的“新曙光”烟标上就是毛泽东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肯定,“革命委员会好”。

 



发表于2010-02-08

        从1967年1月31日黑龙江省率先成立“革命委员会”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到1968年9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成立,全国(除台湾、港、澳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为了庆贺和纪念,甘肃兰州卷烟厂推出了“全国一片红 ”烟标。

 



发表于2010-02-08

        当“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以燎原之势烧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时,随着全国各地革委会的成立,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作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一枚没有厂名的“江淮”烟标忠实的记录了毛泽东的另一段语录,“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轰轰烈烈的红卫兵政治运动,顷刻之间转化成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千百万的知识青年,告别了自己的父母,离开了城市,去实践伟大领袖的号召。

        山西太原卷烟厂的“支农”烟标就深刻的展示了当时知青们肩背行李、胸佩领袖像章、手拿红宝书,以胸怀中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奔赴广阔天地的情景。

 



发表于2010-02-08

       在文革中一统文艺舞台的样板戏,也能在烟标中找到。如中烟公司的“海港”烟标,表现的是现代京剧《海港》中的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

 



发表于2010-02-08

        中烟公司的“红灯记”烟标,展现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地下党员李玉和的传家宝号志灯;

 



发表于2010-02-08

      国营青岛卷烟厂的“红舞”烟标上则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

 



发表于2010-02-08
        这些具有浓厚文革色彩的烟标,由于反映了一个时代,也纪录了一段历史,现在已成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因而也就成了烟标收藏中的一个热门专题。
发表于2010-02-09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