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组团购房认识之一:团购的产生、分类及各类团购的优缺点

发表于2005-02-25
团购的产生    

团购,是组团购房的简称,最早起源于台湾、香港等发达地区。2003年,组团购房现象在上海、北京及一些沿海城市也相继出。2004年,组团购房现象发展到内地,很多内地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团购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2003年2月,京城首个团购大单--枫丹丽舍三期的76名网民联合组成的购房团,与开发商签约成功,总购房款高达5000万元,76名业主不仅得到了价格优惠,还签下了20余条补充条款,充分展现了团购的力量,此举也将网上团购方式“一炮打红”。

2003年4月,京城著名小户型项目炫特区,业主采取分批分期进行集体签约,在业界影响深远。

2003年5月,京城南城百万平米大盘--星河城也通过集体签约取得一定成效。

2004年4月中旬,江西师范大学与青春家园签约团购了400套住房,使团购这个话题在当地一下子就成为了街头巷尾讨论的热门话题。

……

一个个成功的“团购”事例让购房者看到了团结希望!团购的力量!

团购的分类

当前流行的团购一般有三类:

一类为自发式团购,是某一认同感较强的群体,通过网络或其它平台,自发组织起来,与开发商洽谈房屋购买;

另一类是专业化团购,即市场化操作方式,购房人通过专业的机构组织,把散户捆绑在一起,构筑一个强大的购买团体,共同向开发商叫板,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方式目前在房地产市场较多;

还有一类就是由开发商为吸引客源发起的团购。

各类团购的优、缺点

就可操作性而言,自发式团购虽然能够借助网络,聚集部分认同感较强的群体,形成团购,但它的成功取决于个别积极分子的无私奉献以及集体的耐力。

    
这种单纯自发、自律的“团购”在和开发商的对持中,它的爆发力有时很强大,但是持久力是有限的。必须客观的看到,成员中观望者、达顺风车的、不知团购为何物的以及空想维权者是大量存在的。

这些人是不确定的团购支持者,一旦组织不得力,团购往往从这里崩溃。

同时,由于其自发性,团体在组织协调、信息收集、谈判及信任等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且致使联合的成本太高。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因素存在,要求各购房人在实际联合时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自发式团购在实践中成功率是很低的。

就开发商为吸引客源而自己发起的团购而言,实质上是开发商的一种销售手段和策略而已。可能在价格上会给购房人一定的优惠,但是对于开发商的“霸王条款”等不规范操作是无从约束的。而往往这些违规行为给购房人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购房人所获得的优惠,而且有些损失是根本无法弥补的。

专业化团购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上述两种团购的缺点。专业化团购凭借其专业的职业人员――置业专家、房地产律师及富有经验的团购组织者,大大增加了团购的成功率,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本资料来源于《组团购房网》:http://www.ztgf.net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