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报告称: 房地产明年将全面调整

发表于2009-02-02
 

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房地产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11月份各地楼市交易量的放大,使得一些业内人士欢呼楼市最坏时刻已经过去。但反对的声音认为,在经济预期更加悲观、楼市高库存暂难以消化、保障房入市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楼市明年的日子或更加难过。

高库存之殇

11月,政策利好效应初露端倪,各地商品住宅成交量均不同程度环比上涨,但在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观望气氛依然浓厚的当下,前期滞销造成的楼市高库存短时间仍难缓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6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来看,剔除ST公司后86家A股房产公司三季度末的存货金额高达4015.2亿元,同比增近60%。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目前北京楼市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他说,去年北京一手商品房成交总量是14.9万套。从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时间,库存消化期基本都在一年左右。但他强调,如果北京再每年推出10万套保障房,就会在数量上打破普通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这种供求平衡的打破还会在房价上反映出来。

有业内人士称,考虑到前期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的供应激增以及保障性住房陆续入市等因素,即使按照年内成交情况最好的月度销售进度计算,行业库存量仍会有增无减。这将给开发商资金链和房价进一步施压。

9000亿元保障房横空出世

下行趋势明显的房价不仅承受着行业高库存的威胁,还面临着近万亿元保障房投资的结构性冲击。

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今后三年,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同时,完成约220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总投资将超过9000亿元,平均每年3000亿元。

从各地近期出台的楼市政策来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其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取向。比如,北京日前出台的楼市新政就明确表示,将加快推进在施工的5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建设,落实今年80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明年计划新开工政策性住房850万平方米;北京还将限价房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公务员和教师等人群。

潘石屹认为,保障性住房将改写楼市格局。与保障性住房相邻、档次差不多的普通住宅的价格会逐步地向保障性住房靠齐。但也有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挤占了原本就紧张的商品房土地供给,从长远看会对商品房价格起到一定的助涨作用。

业内专家称,不管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其受到地方政府的更加重视必将显著影响楼市供求双方的心理,需求被进一步分流或推迟会助长目前的观望气氛。

寒冬还是初春

明年楼市还将继续调整已成业内共识,但一系列利好措施是否将把楼市带出寒冬而走向初春呢,业内对此争议颇大。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朱中一认为,在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作用下,总体上看,未来几个月楼市继续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房价大跌可能性大大减少。

但某A股上市公司下属房地产公司的一位副总裁认为,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实体经济所受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房地产的冬天还没到。该公司做出了“放缓”发展进度的决定,即放弃正在洽谈的项目,暂缓投资新项目,研究新楼盘开盘的合适时机,多种措施推进在售楼盘销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报告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在2009年全面爆发。2009年的房地产将面临供给提升和需求大幅度下滑的双重压力;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干预,到2009年初资金来源累计增速与应付款累计增速之间的缺口加速扩大必将使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这种资金链的断裂就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硬着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