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56个民族少女彩色面塑迎国庆

发表于2009-08-19
昨天,民间艺人叶长林展示着他制作完成的56个民族少女彩色面塑作品。

昨天,民间艺人叶长林展示着他制作完成的56个民族少女彩色面塑作品。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昨天上午,民间艺人叶长林刚刚创作完工的主题面塑“普天同庆爱中华”中,56个身穿各民族服装的彩色面人组成了欢腾方阵,翩翩起舞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人感受到“爱我中华”的磅礴气势和激情。今年41岁的叶长林说,这是他从事面塑近20年来,创作出的人数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组彩色面塑。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叶长林的这组主题面塑中,每个彩色面人的规格都在15厘米左右,从身穿五彩筒裙的傣族少女,到满头银饰的苗族姑娘,56个民族少女不仅服饰惟妙惟肖各具特色,造型神态也各异。

           要在56个小小的彩色面人中,准确刻画出56个民族的特点,叶长林说,这是他从艺以来碰到的最大难题。据叶长林介绍,他20多岁就开始学习捏面人技艺,不过,以前制作的面人,题材大多数集中在《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人物上,即便像金陵十二钗这样的“大题材”,每组最多也就10余个面人。

今年上半年,叶长林开始构思并确定创作56个民族共同欢庆的主题面塑后,他四处收集资料、书籍、彩色图片,从头饰、帽子直到服装,精心研究各民族的生活、服饰特征,“光头上戴的就有斗笠、维吾尔小花帽、包头巾,以及各种各样富有民族特色的饰品”,叶长林说,为了“拷贝不走样”,他不仅对每个面人的服饰打扮都找到出处,制作时也一个个“过筛”,设计出最能代表各民族特色的造型。

传统的彩色面人一般只有20余个色彩步骤,而叶长林此次创作的各民族少女,最多的一个要由100多种颜色的彩面“镶拼”而成。“眼睫毛、眉毛、眼珠等都是用彩泥做出来的,最小的只有半粒芝麻大”,叶长林说,开相时,先捏出只有蚕豆瓣大小的脸,再用一厘米宽的刮刀做出五官后“组装”上去,眉目传神栩栩如生。各民族五彩缤纷的服饰,苗族少女头上的银饰就要用10余个米粒大的彩泥组合起来,就连满族少女头饰上一朵牡丹的细小花瓣也清晰可见。


“这一个多月来推掉了所有生意”,叶长林说,为了潜心制作这组彩色面塑,他停下了手头所有其他订单,每天从早上七八点钟开工,要一直做到晚上10点多钟。昨天,正在对这组面塑做最后整理、修饰的叶长林说,从今天起这组面塑就要在园区一家社区的迎国庆展出中亮相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