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物业税开征"再成焦点 会"买得起住不起"否?

发表于2009-09-18

国务院日前批转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的提法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有关是否应该开征物业税的讨论经年有余,不久前才稍见降温,这一次却意外地出现在发改委的文件当中,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物业税或许这一次是真的要出台了。

能否平抑房价

设立物业税的目的之一,是抑制住宅投资行为,并通过抑制需求平抑房价上涨。曾经有乐观的估计称,物业税开征后,房价大约能下降20-40%左右。其根据为,在目前房价构成中,税费及房产商利润占到60%,建筑成本只占40%。购房者买一套房子的钱中,有30%-40%是缴了各种税费。因此,物业税开征的支持者认为,国内物业税的开征,基本上将借鉴许多国家采用的逐年缴纳办法,以财产税的形式,分期支付地租和税费,理论上开发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使得现在的房价更趋于合理化。因此,对于那种还没有买房的人来说,开征物业税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有学者甚至表示“开征物业税将重创高房价”。

对此说法,社会上质疑声不断。本地某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认为,房价下降与否,是一个市场行为,物业税对平抑房价是个有利因素,但需要其他因素的相互配合。业界普遍的看法是,房价走高并不完全取决于物业税,而单凭简单的物业税,也根本无法扭转房价走高这一基本格局,因此,购房者应该对物业税实施可能对房价造成的影响有全面的心理准备。

有学者表示,如果现在开征物业税,可能将推动新一轮房价上涨,而不是某些人预期的“调节平抑高房价”。有专家指出,人们不应天真地以为,由于政府不向发展商收取一次性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发展商在向购房者售房时,售价就不会包括由土地级差效益决定的地价吧?事实是,发展商一定仍会通过“无形之手”最大限度地攫取土地级差效益。房价高低,仍会主要由土地位置与环境决定。这时人们就会发现,开征物业税或实施年租制,不仅难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反而有可能加重购房者的负担。因此,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税收方面政府应该在流转税环节上下功夫,而且这种方式对抑制房价上涨的效果,肯定比物业税要明显。

会不会“买得起住不起”

有购房者担心,眼下许多购房者购房是贷款的,本来就是“房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再让他们交纳物业税,岂非“屋漏偏遭连日雨”?也有读者认为,政府让业主分批承担土地出让金,虽然购房人的总体负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会剥夺有能力一次性付款者的选择权,随着房子升值,会让他们额外多交费税。而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开征物业税,使得所有业主的房屋使用成本增加了,“买得起住不起”的情况可能将出现。

大多数专家表示,这一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从国际惯例看,物业税的征收都有一定的底线,主要是对投资、出租等经营性房屋在拥有环节征收,而对自住房屋,则采取免征或少征的做法。对于自住型房屋购买者来讲,开征物业税是利好。因为在购买环节,减轻了购房者的负担,而在拥有环节,税负也会很轻甚至没有。而对投资类住房的购买者而言,他们应该为占有更多的资源而付出相应的费用。

有学者指出,作为财产税的一种,物业税具有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开征物业税,原则上不应该增加现有居民的负担,自住房原则上应该免税。但是,如果是第二套房,或作为投资炒房,就应该缴税,甚至应该税率更高一点,这对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是有好处的。对房价的影响,要看具体的税制设计,如果整个环节税负大体稳定的话,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能否抑制投资需求

有网友担心,如果房地产是“供小于求”的情况,靠物业税恐

发表于2009-09-27
[Face021] 不顶不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