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二66期資料

发表于2012-07-30
**二66期資料深圳土地出让被指“量身定制” 国企成最大受益者7月18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的一则土地出让公告激起一片涟漪。该公告不仅没有显示地块的成交底价,也没有显示地理位置,却对申请人的资格要求设下了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因此,被业界质疑是为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量身定制”。
事实上,在最早实行招拍挂制度的深圳,类似这样的定向出让现象不时地上演。
“直至今日,这种方式都并未改变,而有越演越烈的倾向,在前海、后海等深化改革的区域,这种方式还是会主导。”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排他性”条件
土地资源紧缺的深圳,其土地开发强度目前达到了47%,既超过香港,更超过国际公认的土地开发强度临界点30%。在开发强度接近极限的尖峰时刻,作为最早探索房地产市场公平交易的城市,深圳却选择了回头路,在招拍挂制度中夹杂着协议出让的色彩,玩起了表面公平实质有失公允的“定制”游戏。
招拍挂制度的出现,原本是要替代容易导致暗箱操作的协议出让。然而,在招拍挂操作过程中,为定向出让设置的条件却更为公开,且毫不避讳。
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18日出让的南山后海区一宗土地,该地块面积为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项目的商业部分可对外销售,酒店限整体转让,同时还捆绑了居住用地。
然而,出让的条件却显示深圳市政府在为“意中人”层层铺路。条件首先限制了“意中人”的业务领域和身价,要求竞买申请人或其实际控制人2011年营业额不低于2500亿元,2011年国内零售销售额不低于300亿元,且需承诺在项目建成后将其中国总部及零售业务中国总部迁入。有分析指出按照公开数据的计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