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灾后心理干预:有些话不能说

发表于2008-05-21
心理专家:经历灾难的孩子都需要心理干预

在地震灾区采访,每天都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灾民,但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孩子。无论是孤儿,还是父母尚在的,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表现出反常举动。心理专家说,所有经历灾难的孩子都需要心理干预。

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说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幸存者常常宁愿死去,他很可能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和亲人一起遭受苦难,一起死去;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这是旁观者的话,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评论幸存者的处境;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实际上,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

"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还不可逆转;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任何感觉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

我们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看着对方的眼睛,无言地陪伴。面对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