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融资超400亿中建上市携中海地产回归A股

发表于2008-06-12
 6月5日,集国内最大建筑和住宅工程制造商双重身份于一身的大型航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股份)的上市申请顺利地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此次中建股份拟发行120亿股,预计融资规模超过400亿元。

“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建股份上市间接促成了中海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回归A股。”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姚峣告诉记者。

国资意志

中建股份的上市被抹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中建股份系出名门,由中建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石油集团、宝钢集团、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中建总公司持有发行前股份的94%,还是中国海外发展和中国建筑的实际控制人。

“上市意味着中建总公司将全部资产注入,中建股份成为一个全新的运营载体。”中国海外一位高管如此评价。

上市的意义决不仅仅于此。“在设立短短半年之后,就通过了证监会的审批,说明中建股份的上市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上市,其中更印刻着控制人国资委战略部署的深深痕迹。”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据了解,上市的载体中建股份,仅仅成立于2007年12月8日。据一家财经媒体报道,其成立与向证监会上报上市申请材料几乎同步。在中建股份招股书的重大事项提示中,第一条就明文指出,“报经国务院批准,本公司审理未满三年即可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中建股份作为一家央企,上市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上的考虑,是央企整体上市战略的一部分。”姚峣指出。

“回A”冲动

在“百日巨变”魔咒日益逼近之际,中建股份的巨额融资成为房地产业内的最新话题。按照中建股份招股说明书中所提到的,房地产业务占据其营业利润的50%以上。

更多的话题则集中在中建股份资产包中的中海地产身上。“中海地产是中建股份的主要资产之一,中建股份上市间接促成了中海地产的上市。”姚峣指出。

在目前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回归A股受挫的背景下,中建股份用另外一种方式全新演绎了地产回归的剧情。就在中建股份IPO申请获批前一天,被公认为最接近H股回归的富力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不能不无奈宣布,将回归A股有效期延长一年。

地产H股回归,中海地产是为首个吃螃蟹者。早在2002年,中国海外就筹谋分拆旗下主营内地地产业务的中海地产A股上市。有消息称,由于母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在筹划A股整体上市,这导致中国海外的回归计划被暂时搁置。

消息并没有被证实,不过,一个可以被捕捉到的信息是,中海地产之前一直津津乐道于A股上市,不过,这种声音在中建股份决定A股上市之后,归于平寂。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中建股份上市,已经意味着中海地产变相上市,这也是H股回归的另一种形式。

不过,似乎还有另一种模式。可借鉴的案例是上海复地。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复地之前一直寻求回归A股,在去年上海复地的母公司复兴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不过,上海复地却并没有停息对回归A股的追逐。

“尽管两者模式很类似,但本质上差别很大。中海地产占母公司的比例很高,而上海复地占比不大。”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L_quotebody17236477").value=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L_body17236477').innerText.length>150 ? 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L_body17236477').innerText.substring(0,150)+'...':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L_body17236477').innerText;
发表于2008-09-03
 
发表于2008-09-03
 
发表于2008-09-03
 
发表于2008-09-03
 
发表于2008-09-03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