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一条步行街为朗晴带来了什么?

发表于2009-06-09
 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观音桥商圈扩容的消息。作为一个关注房地产发展的“半业内人士”,今天在家闲来无事,突然想到坛子里来发两句“弁言”,欢迎大家拍砖指正同。共同探讨。
 
 虽然在宣传项目时,开发商一再承诺小苑路的改道是必然,但对于那些压上自己血汗钱投资项目的人来说,开发商的承诺不过是一张大额的“空头支票”,兑不了现,连心里安慰的程度都达不到。
 
 现在“官方ID”终于站出来发言了,皆大欢喜的消息。朗晴轻松了,投资者也踏实了。
 
 一条步行街能为朗晴带来什么?
 
 先来说说杨家坪商圈的某商业项目。除商业定位外,该项目与朗晴的物业形态颇为相似。商场、公寓、写字楼……商铺卖得还算不错,毕竟老牌商圈的消费能力是被大众所认同的。后期的招商也算做得可圈可点,招来了一些相对高端的品牌入驻,表面上看,在同质化经营相当严重的杨家坪商圈,也算是有相当的竞争力,能杀出一片血路来。但有意思的,这个项目在经历了开业期间风风火火之后,就和大家玩起了消失。商场始终冷冷清清,用一句很雷人的话来形容就是,商场的促销比顾客还多;公寓5千多的均价,在商圈来说不算贵,但也卖得愁云惨淡。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哦,有件事忘了告诉大家!说这个项目与朗晴相似,不单指两个项目的物业形态,更包括彼此的地段。与朗晴一样,一条车流量极大地马路将其与整个商圈完全隔断。引用以前在坛子里一位网友说过的一句经典的话就是:人气断了,财气也断了。
 
 与之比较朗晴真的幸运太多了,一条“断财马路”被改造成了西环步行街,不仅如此,政府更是大力支持其将整个区域打造成浪漫经济特区。政策+地段=?这个答案还是留给时间来证明比较妥当。

 但我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在楼书上看到,旭阳拿这块地的时候是在4年前,也就是05年。难道04年旭阳就知道步行街将要扩容?还是时运太好,拿了地之后政府才决定扩容商圈?乍一看这有点像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在仔细一想,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人情资源的台资企业来说,无论蛋和鸡到底谁是祖先,这种略带一点神话色彩的投资眼观都是值得佩服的。

 一条步行街能为朗晴带来什么?
 再说回这条街,以下是在某处看到得一则报道:
政府注资300亿进行商圈改造,出资50亿新建交通。得以政策导向的观音桥步行街,多达273条线路途径或停靠观音桥,日均消费高达30万人,辐射周边约200万人,且每年以25%递增,增幅全市第一。领跑重庆主城区各大商圈。

 很难说这30万人有多少会去朗晴消费,这道算术题估计他们自己也没算过。但是一条步行街的确足以他们底气十足说,“这道题我们不需要去算。”
发表于2009-06-09
发表于2009-06-09

顶下,这条步行街为朗晴带来的是在太多了,如果政府没有规划商圈扩容的话,相信朗晴会和你说的杨家坪那个项目同流合污的个!

发表于2009-06-09

西环的确为朗晴加分不少,但只考一条步行街想做好项目是不狗的,希望朗晴能够实实在在把项目做好!

发表于2009-06-09

朗晴的地段是我选择他的最大原因,如果小苑路不修成步行街的话我非退房不可!!!

发表于2009-06-10

步行街来了,人气也来了,财气也来了。

发表于2009-06-10
    公园肯定能用得上了,以后是购物休闲两不误。
发表于2009-06-10
步行街来了,人气也来了,财气也来了
发表于2009-06-10
蛮会分析的~平时就觉得步行街肯定带来各方面的都很多~也没这样细想过
发表于2009-06-10

升值撒~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