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万人团购”:人多必定力量大吗

发表于2008-07-04
 曾在2006年发起“万人不买房运动”的深圳市民邹涛,近日又发起了一个“万人住房团购行动”,希望通过团购的力量,实现深圳关内普通商品房均价每平米8000元、关外每平米6000元的购买目标。而且,邹涛还请到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首席顾问,世界著名谈判大师罗杰·道森,作为其不收顾问费的谈判顾问。这一切刺激要素的叠加,真是让观者无法不兴奋——中国楼市的最新娱乐大片,恐怕就要开演了。

邹涛“万人团购”的逻辑大体是清晰的——即便是8000元每平方米,楼盘的利润至少也在50%以上,完全有降价空间。而且,目前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变现周转的压力非常大。这就为团购留出了极富想象力的砍价空间。

应该说,这样的逻辑看上去是合理的。银根紧缩,现实交易上的成交量下降,以及社会上对楼市普遍的看跌心理,都使得资金链成为房地产商的最大软肋。前不久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达7100亿元,相当于行业最高峰的2007年新增房地产中长期贷款的2倍。平均下来,每家内资开发商资金缺口达1201万元,相当于去年年销售收入的24%。该报告还表示,由于去年高价拿地的企业面临着付清土地出让金的压力,7~9月将是开发商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一些中小开发商可能将面临生死大限,房地产金融危机已初露端倪。而与开发商猝死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相对应的,自然是业主“断供”一旦蔓延所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

关键之处在于,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相对权威准确的数据,难以评估地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真实程度,从而使得是否救市均缺乏严格的政策依据。说到底,这同时也是“万人团购”能否成功的最根本要点——开发商以及楼盘的成本和高利润,并不是团购砍价理所当然的出发点。无论多么激动人心的脑筋急转弯和想象力,落脚到交易上,只能看是否真正影响了开发商的资金链。

人多力量大,是“万人团购”的一个可以理解的心理基础。邹涛应该注意的是,“万人不买房运动”流产的根源何在,“万人不买房”和“万人团购”,究竟有没有相同相似的心理基础?

“万人团购”据说已经有8000人在响应。其实换个角度,这未尝不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市场中巨大的购买力量。只要楼市到了一个市场双方接受的价格,中国楼市潜在的购买力就会喷薄而出。这其实才是宏观调控面临的最现实的冲击,目前的购买力,究竟是被高昂房价给压抑住了,还是被调控政策释放的信号给压抑住了?其间的利弊权衡,不能不说是对调控智慧的考验。

发表于2008-07-07
 好多小户型哟,安逸,等到样板出来了,再过来看
发表于2008-07-07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