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重庆两江新区获批 五大战略性产业产值超万亿

发表于2010-05-18
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已获国家批准。

5月17日,本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国务院已在5月7日批复了重庆“两江新区”总体方案,该方案有800多页,涉及到这个中西部最大的新开发区产业布局、管理体制、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内容。

知情人士透露,重庆高层已在小范围内作了通告,并引起坊间热烈讨论。“两江新区”将给重庆发展带来无限想象力。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在3月底曾表示,两江新区将享受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政策,并叠加重庆及西部的优惠政策。

不仅如此,从国家战略上,“‘两江新区’的获批,可以看做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丁新正说。

据了解,“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1200平方公里上的新梦想:

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据官方已公开的信息,规划的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50余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用地400平方公里左右。

重庆市在申报“两江新区”过程中,曾有500平方公里、960平方公里和1600平方公里几个方案。但最终认可的方案为1200平方公里。

据记者早些时候获得的“两江新区”总体方案,重庆对其新的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金融和科技创新。

“这个区域拥有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交通、科技、制造业发达,已具备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的基础。”重庆社科院研究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

“两江新区”的建设时间表是到2020年,届时其主要经济指标要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以上,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0亿元以上。

重庆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万亿大关,“两江新区”相当于要再造一个重庆工业。

发表于2010-05-18
据知情人士透露,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将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并设立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基地。

但如何布局产值上万亿的产业,一直是“两江新区”规划中的难题。

目前,重庆已决定在“两江新区”规划石船万亿级工业基地,当地发展空间广阔、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和环保突出,适合布局大型工业,但详细规划还处于保密阶段。

另一块颇具竞争的项目,是机整机制造基地。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重庆在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小,但在下一步规划中,重庆将力求形成飞机整机的配套能力,打造飞机制造基地。”

有消息称,这个飞机制造基地,亦将布局于两江新区。

此外,李勇透露,重庆近期在信息产业有了爆发式增长,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入驻,主城各组团将形成相关配套产业集群,这配套企业也将大量聚集于“两江新区”,因此“万亿产业”并非不可达成。

最艰巨的仍是管理体制。由于“两江新区”涉及三个区和一个开放区,就涉及管理如何整合。据记者看到的一个早期方案,重庆倾向于不增加新的管理层级,实行扁平管理模式。即将两江新区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核心区由北部新区管委会管理,而拓展区分属原区管理。但这能否保证高效,一直受到质疑。

在体制这块,官方未透露进一步的消息。

发表于2010-05-18
筹备了约两年的“两江新区”是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书记上任不久后推动的。薄认为,实现内陆对外开放,是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而两江新区是一个高层次的开放平台。

另一方面,如浦东于长三角,滨海于环勃海,“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而在重庆设立内陆地区开放‘两江新区’必将以点促面,成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突破口。”重庆市外经贸委一位官员称。

李勇认为,“两江新区”建设中,长期困扰重庆的产业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直辖以来,重庆经济长期依赖拉动,除汽摩外,一直未建立起支柱产业。“产业问题一方面是如何突破产业规划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两江新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有利于重庆摆脱产业困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李勇说。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

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率调研组,来渝就“两江新区”开始一系列调研。重庆市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国家各部委对“两江新区”方案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调研和修改。

重庆社会科学院丁新正认为,“两江新区”获批,体现了国家新一阶段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重点开发”,以点带面的特点。

除了发挥区域带动作用,“ ‘两江新区’更侧重内陆开放,城乡统筹,因其带动和示范意义与浦东、滨海有所区别”。丁新正称。

但当前的问题是,地处内陆的“两江新区”能否担当起这些战略任务。

重庆市外经贸委官员表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向对运输不敏感的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和服务外包领域延伸,这为内陆地区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形成后发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可能。重庆发挥自身特色,进行各项创新,是有能力在开放上实现突破的。”

发表于2010-05-18
重庆1万亿元计划一出,同样质疑声不断。即便在重庆出面解释具体到今年仅2000亿之后,也未见消停。

相关资料显示,重庆的万亿计划重点实施323个项目,分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大类,其中,政府主导类176个,总为6500亿元;市场主导类147个,总为3500亿元。

发改委一官员强调,今年的重点是“五个重庆”项目,预计总投入为2500亿元;其中,纳入重点建设管理的共180个项目,年度预期超过1200亿元,占重点建设项目年度的65%。

记者调查发现,五个重庆项目的本年度为1940亿元,分别由重庆地产集团、城投集团、交旅控股、水投等八大地方投融资平台来完成。不过,近2000亿的资金对于八大集团来说绝非易事。

重庆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主任陈德强告诉记者,重庆去年的财政收入为1065亿元,而固定资产超过了5000亿,按照去年的金融市场信贷投放,重庆今年完成2000亿问题原本不大;但是今年以来金融政策收紧,信贷规模和门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八大集团要融到2000亿资金也不轻松。

据调查,从2002年开始,重庆陆续采取“五大注资”的方式搭建八大投融资平台,将200多亿元国债、土地集团收益权、存量资产等注入八大集团。

另外,重庆市政府还对这些地方投融资平台进行税收返还,即通过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将其作为资本金返还给集团。但到了2009年,重庆的八大平台资产达到3700多亿,户均资产超过300亿,但是由于其巨大,负债率也高达60%以上。

发表于2010-05-18
面对高负债率,肩负继续融资的使命,惟一可做的就是加大找钱力度。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公租房建设需50亿元,其中政府预算外基金出5亿,由于廉租房与公租房一体,重庆将把国家对廉租房的补贴集中放在里面,计有5亿,然后,重庆地产集团用它的国资预算以及融资能力,筹集其余的40亿。

重庆渝北区悦来镇,西部国际会展城将在5月底破土动工。5月13日,重庆地产集团负责该项目的下属会展公司胡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整个项目总为60亿左右。

尽管地产集团负责媒体事务的党群工作部主任石键对本报记者透露,今年计划14亿元左右,目前资金已经通过银行融资渠道解决了;但在其他找钱过程中并不顺利。

4月23日,重庆地产集团举办2010年土地推介会,推介土地53块共7000余亩,其中5000多亩土地将在今年投入市场,比2009年增加25%以上。

熟悉土地市场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地产集团推出的这53宗地涵盖了主城的热点及地块,如大学城、弹子石CBD等地块。当天的推介会吸引了百余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中20余家开发企业不请自来,土地供应手册在现场被一抢而光。

但结果却并不理想。石键透露,因为开发商购买土地需要一个过程,从土地推出到现在还没有土地成交。

5月5日,重庆地产集团再次联袂重庆水投集团在深交会上推地,这次,除了地产集团的7000亩,重庆水投集团一次性向全国市场推出了15000亩。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八大地方融资平台手中掌握的土地约为70万亩。重庆市政府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公共项目均由这些融资平台来完成,而利用土地作为的融资是八大投融资平台的主要找钱手段。

然而,因为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一浪紧过一浪,土地市场也开始疲软,这就让八大集团的找钱任务变得异常艰难。

发表于2010-05-18
一向主要仰仗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偏偏迎来了土地市场生变,聪明地开始寻找别的途径。

今年春节后一上班,东亚银行副行长黄锦荣就马不停蹄地去拜访重庆各大企业的老板,无论是品牌开发商,还是大型制造企业的老板都是黄锦荣的座上宾。毕竟东亚银行在重庆有数十亿资金要放出去,黄锦荣必须要走出去了解市场,控制风险,发放贷款。

黄锦荣表示,东亚银行对重庆的保障房就比较感兴趣,尽管可能利率不能上浮多少,但是有政府兜底,基本无风险。

在重庆,和黄锦荣一样忙碌的银行界人士不在少数。黄锦荣表示,随着汇丰、花旗、澳新、德意志等外资银行的进驻,重庆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截至目前,已经有43家银行抢滩重庆,而当地的小额贷款公司也达到80-100家。如今,重庆作为金融的雏形已经初具。这让重庆市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的实施有了资金的保障。

4月26日,2010年重庆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论坛举行,“金融市长”黄奇帆在会上重申,将从五个层面推进重庆金融建设:一是,要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业务规模做大,机构也要增多;二是,加快发展小额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8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三是,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目前的OTC、农畜产品等五个交易所,对重庆经济发展、要素辐射都有重要作用;四是,推动离岸金融结算建设;五是,加强金融的制度建设,保障金融安全,吸收全国各地的金融人才。

发表于2010-05-18
发表于2010-05-18

春语江山是不是属于两江新区呢

发表于2010-05-18
发表于2010-05-19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