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地方开始托市阻止房价下降

发表于2010-05-26

内容导读:如果要继续深化房地产调控,中央政府选择“得罪”地方政府还是消费者?…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虽然中央政府出台了“新国十条”,央行从5月10起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房价预期受到重挫,各地成交量大幅下降,部分开发商开始调整策略。但自从统计局公布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后,市场机遇通货膨胀形势日趋严峻的判断而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大增,而央行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及时加息,于是开发商们的观望情绪再次抬头,房地产市场中买卖双方继续处于观望下的对峙状态,房价走势进入纠结期。甚至,最近市场还传出政府将松动房地产调控的乌龙舆论,5月18日的股市表现便是这种舆论下的产物。

5月17日,沪深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一”,超200只个股跌停。而5月18日,股市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午后多数地产股止跌回升,一些龙头地产股上涨超过7%,有的甚至大涨超过9%。地产股突然如此表现,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家宝总理近日在天津关于宏观调控的讲话,被市场揣测为新的政策信号。

5月13日,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一些舆论,将之解读为政府将改变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弱化房地产调控力度。这种解读,尽管只是误读,但地产股很快做出了明显反应,出现了5月18日的行情,说明房地产对政策非常敏感。

不难看出,基于温家宝这次主要考察的是实体经济、讲话大背景是针对实体经济并非房地产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形势而言,“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是对通货膨胀、央行未加息的回应,并非针对房地产调控。关于对目前房价形势的表态,放在“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中,表述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是出台“新国十条”一个月来温家宝再度对房价调控问题的表态,更是整个讲话中所唯一使用“坚决”词汇,说明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力度、目标并没有改变,调控可能还将深化。

目前,在少数出台地方细则的城市,除北京等地的政策比较严厉外,其他地方的政策并不严厉,有应付之嫌疑。甚至,有些地方利用政策的漏洞或不及之处,试图采取措施托市,阻止房价回调。目前,主要在商品房预售管理上做文章。如严控发放预售证,导致市场上供应减少甚至无盘可卖,帮助开发商捂盘,缓解供求压力,以托住房价预期。

甚至,尽管多年来人大代表、舆论一直要求取消预售制,但在房价上涨期间,从未有地方提出要取消预售制,而当中央开始新一轮严厉调控、房价显露下降趋势之后,一些城市,突然相继在没有中央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主动提出要取消预售制。这乍一看来是调控之举,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可能是针对当前房地产形势的逆向调控的行为,有托市、对抗房价的嫌疑。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在目前房地产形势下,取消预售制,必然造成短期内的供应减少,客观上将改变市场供求形势,可为已经上市的楼盘托市,缓解房价下降的压力。正因为如此,当最近广州市政府释放可能将取消预售制的消息后,市场出现了争议甚至是质疑政府动机的声音。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鲜活表现,也说明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都可能被地方政府化解。

如此看来,目前房价走势僵持,买卖双方对峙,房地产调控进入了微妙时期。将来除继续出台政策外,如何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的问题,或是接下来深化调控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开征物业税或准物业税,为地方政府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来源,或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落实调控政策的积极性,但这又将面临已购房者们的反对。将来,如果要继续深化房地产调控,中央政府选择“得罪”地方政府还是消费者?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对这个问题如何取舍,决策层需要做出一个艰难决策。(原文标为“面对新政 部分地方政府有应付之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