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互联网 ”激活重庆智慧物流 绿地保税中心专享保税政策助力企业发展

发表于2015-04-02

伴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给两江新区物流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借助“互联网 ”的高速通道之力,两江新区将在智慧物流建设上迈开大步,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的新引擎。

利用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技术为现代物流支撑起一架飞跃的桥梁,两江新区已经走在前列。江北机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内陆电子口岸平台、两路寸滩保税物流功能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铁路、港口、空港、保税港区多式联运式的数据共享和一站式服务,从航空快件的订购,到批量集装箱的运输,订单动向、联检一目了然,提升了两江新区保税物流、港口物流、航空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两江新区新出炉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把“智慧物流”应用系统列为七大**建设系统之一,将全方位运用现代供应链管理、集成化的物流仿真、物流实时跟踪、“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谋建“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和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专家们对此十分关注。

立足于聚集内陆地区最大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机场、内陆唯一的水路 空运双功能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的水路、铁路、公路联运内河枢纽港果园港的区位优势,两江新区正积极创新物流政策,加快物流资源要素整合,云集了民生物流、中远物流、安博物流、菜鸟物流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物流巨头,坐拥果园港、江北机场等物流仓储集群,挂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迅速支撑起两江新区完整的综合性物流服务生态圈格局,不仅辐射云贵川及周边地区,成为整个西南物资进出集散地,更进入渝新欧运输体系。

重庆市政府物流办集货处、重庆冷藏冷链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向华认为, 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双功能进境口岸为代表的国际物流通道已经打开,极大地改变了重庆物流体系。企业要如何抓住机遇,基于供应链和互联网,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做大口岸经济,扩大对外贸易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港 空港”双核并地处市区的保税港区,位于重庆发展最快的两江新区腹地,不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还将叠加重庆保税港区2013年印发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据了解,在保税港区产业扶持政策中,涵盖了制造业、贸易、结算、文化、物流、金融、服务七大行业,凡是符合保税港式区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企业,港区按照企业年度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的港区留成,从1-5年按照累进计算原则,进行相应的补贴扶持。每个行业在分档原则的扶持比例上略有不同,但扶持的力度明显超过其它开发新区。

符合产业政策的行业,可根据其年度实际缴纳增值税的税额和港区留成部分,在1-5年内给予补贴扶持。一家企业花了3000万元买了一层写字楼,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年减免下来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财政补贴高达400万元,相当于5年时间就能省出一套物业来。

正是保税港区“给力”的政策扶持和未来大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根据重庆保税港区管委会消息,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入驻的企业累计达到700家,其中有1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惠普、伊藤忠、马士基均在其中。

如今,随着3月运行的“贸易多元化”试点,重庆保税港区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发展。这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企业入驻,保税港区的发展将会更快更好,同时也将带来大量的产业和写字楼需求。

绿地保税中心是世界500强绿地集团携手重庆保税集团助推城市能级,打造重庆保税港唯一一个超大型商务集群,汇集写字楼、LOFT、公寓、住宅、五星级“铂骊”酒店、商业等多元业态,专享港区保税政策,铸就全球保税商务地标,为进驻港区的企业提供完善配套服务,建成后将为港区“联动西中国对话世界”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助推新台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