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一位老北京人的自述,记忆中的那个四合院

发表于2013-07-25

    北京有句老话儿:“没住过四合院,不算北京人。”邻居老邓就是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临老了才跟着儿子来重庆养老的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跟他闲聊,他总爱跟我们讲,他记忆中的那个四合院——

 

    我打小就在京城的四合院里长大,打记事儿那时候起,直到“文化大革命”才搬离了四合院,又在前几年儿子媳妇儿非要让我搬来重庆,才离开了北京。

 

    住得最长的东吉祥胡同16号,伴我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年华,因此我怀念着这儿时的院子。每到海棠花开时节,满院都是樱红的花蕾,粉红的花瓣,鹅黄的花蕊。如果赶上春风忽起,春雨骤降,便应了苏轼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而每到中秋,院子里那五棵参天大枣树的枝头,便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那也是我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为了能早点儿尝鲜,等到大人们忙活时,三两玩伴会偷偷爬上房顶,每次总是收获满满。当然,也有被大人发现的时候,是听到西屋胡奶奶的那声大喝:“又是谁上房啦?”便吓得我们几个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趴在房顶上。等院子里恢复了宁静,才下得树来,各自逃散。那时北京鸟多,我们盼望冬天能下雪,只要你清出巴掌大的地方,撒上把米,支上个箩筐,拴根绳子,人躲在屋子里,紧紧抓住绳子的那一头,不一会儿工夫准能抓住几只自投罗网的鸟……

 

    这就是老邓记忆中的四合院,前阵子和他说,黑山谷瑞午·上谷院就是原创新中式风格的及时养心院墅,那里有着美的院子,老邓满脸的不相信,他说:“北京的那么多老四合院都被扒了,因为院子太占地儿,修其他的房子能赚更多,真有这么好的院子?”

 

    直到去江北观音桥旺角瑞午·上谷院的接待看了,老邓就意犹未尽。他儿子邓先生说,“看来,等9月开盘了,咱们得带他去黑山谷项目实地瞅瞅!”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