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重庆开埠背后的真正推手

发表于2015-06-24

这是一条“步步传奇,一路传说”的街道。现代气息的背后,其实就是一部重庆历史。鲜为人知的“夔关事件”极大的刺激了外国列强打开重庆城的欲望,百年南滨,成为重庆开埠的见证者。

早在重庆被迫开埠的17年前,英、法两国就试图自带洋货闯入重庆。

1874年夏天,英、法、美洋行雇用69艘民船私载洋货上驶重庆,途经万县,被四川夔关扣留。以此为借口,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照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声称被扣的英商信和洋行、法商泰昌洋行、美商公泰洋行的船只及货物均有损失,要求中国政府赔偿。

此年初,英国公使威妥玛进一步威胁清政府,如不赔偿,英国将扣押一半厘金,他本人也将亲自前往湖北、四川两省截留应该上交中国政府的海关关税,以作抵押。法国公使罗淑亚也公然宣称,如谈判不成,将派法国水师提督带兵前往万县武力解决。

这一事件虽然以清政府最终退还货物告终,但却进一步刺激了外国列强打开重庆城的欲望。1896年,英国派出了一个海军小组,专门来到川江之上,勘测宜昌到重庆的航道,为重庆开埠进行可行性论证。不过川江滩多水急,行船太难,英国人的勘测工作被迫停止。自那以后,英国多次窥探川江均未成功。

随着英法在中国西南地区竞争的日益激烈,英国加快了开埠重庆的步伐。因《烟台条约》中有“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的规定,所以英国极力怂恿英国轮船主径直把轮船开到重庆。

于是,英国商人立德乐首先计划实施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通航,并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宜渝间行驶轮船的申请。英国驻华公使也积极配合,向总理衙门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发给立德乐执照。为此,中英间开始谈判并于1890年3月31日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至此,英国正式取得了将重庆开为通商口岸的条约依据。

(1890年3月,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成为中国的第20个对外通商口岸。)

同年,英国商人立德乐在重庆开设的第一家洋行——立德乐洋行。至此,南滨路一度达官商贾云集,使海棠溪至弹子石一带形成了国内外闻名的富人聚居区。

作为目睹重庆开埠历史的南滨路,见证了重庆的沧桑巨变。中海.峰墅,落座于重庆弹子石CBD中心,于繁华之滨的南滨路上,俯拾重庆千年历史,传承南滨百年文化。未来,必将从这里起航。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