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望闻问切",颠覆楼市调控思路?

发表于2008-08-15
笔者在前一篇文章《顾云昌“弃官从医”,开放商遭遇噩耗》中提及顾先生建议中国楼市应该“吃中药”慢慢调理。其实,建议中国楼市采取中医疗法的又何止顾先生一人?
笔者一直比较关注中国楼市的大势研判及调控政策走向,部分观点虽然已经在《中国楼市:频频勒缰,欲意何为?》、《流拍实无奈,楼涨必无疑》、《中等收入家庭,住房之路在何方?》、《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成楼市调控主流》、《谁将扛起稳定楼市的大旗》等文章中进行了阐述,但好像还是缺乏方法论。基于此,笔者尝试用中医四诊法探寻楼市的大势,以期引起楼市宏观调控政策始作俑者的关注。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而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此为“望、闻、问、切”,即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按脉象,亦称四诊。
望,就是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环境及行业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包括国际经济走势、汇率变化、原材料价格变化、特殊事件等,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粮食及石油价格上涨、越南金融危机等。国内环境包括国内经济走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本币汇率变化等,比如中国上半年GDP增长10.4%、CPI上涨7.9%,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以及十七大的会议精神等。行业环境包括土地政策、信贷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比如开发商缴讫地款再拿地的土地政策,个贷政策,泛地产行业的税收政策等。只有综合比较上述三方面的相关资讯及其变化,掌握楼市与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确认楼市的“气色”如何,才能在纷繁的表象中抓住楼市的本质,探寻楼市未来的发展。
闻,就是要学会聆听市场的声音。聆听的范围和层面要广,市场中消费者、投资者、开发商、地方政府、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声音都要听,而且还要学会“归音”,学会在海量庞大的声讯信息中,剔除没用的,保留有价值的,并做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老天爷让我们长一双眼睛、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多看。
问,就是带着问题去问,有针对性去问,一切来源于市场,一切为了楼市。首先,问的就要有技巧,不是随便问,不是瞎问,目的性很强,问就是要进一步研判楼市的大势。其次,要问相关联的产业和对象,包括楼市的上下游、以及买方和卖方等。不着边际的问,只能收获更多“我是打酱油的”式答案,这就是回答无效。而这个“问”,政府惯用的说法是“调研”或“调查”,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集了主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就目前房地产行业状况及开发商资金状况等问题举行了相关会议,目的就是在摸底地产调控。可见,只有问得有水平,对了路,才能发现问题,完善对楼市的正确研判,并解决好政策调控问题。
切,就是要把脉,对信息进行汇总及处理,通过分析研判得出结论。“切”不仅要综合考虑通过“望”、“闻”、“问”获得的信息,同时要加以区别和整理,形成“切”诊的观点和依据。不夸大,不推辞,坚决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形成正确的研判,获得有效的调控效果。
“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方法。同时,中医又讲“望而知其病者谓之神医,闻而知其病者谓之圣医,问而知其病者谓之工医,切脉而知其病者谓之巧医”,此为“神圣工巧”。可见四诊各自独立,又不能相互取代,要想对疾病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必须将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运用到楼市,亦然。期冀中国楼市的调控政策的制定者,能够很好地运用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出台符合国情、民情,具有可执行性的楼市政策。
发表于2008-08-15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