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成长是时,他们是光——写在孟庭苇来朗晴广场前

发表于2010-03-03
 

孟庭苇,这三个字是我中学时代一道隐秘的光线,让我无论何时,在任何纸张上,都能第一眼看出来。

当我喜欢上她的时候,她已经不是那个歌颂风花雪月的月亮公主了。绿色的封面里她比着手语,我曾发誓要学会里边的每一首歌。事实到现在,里边的很多歌我仍会唱,一唱起来就好像回到199几年的阳光或者雨水里,我和相好的女生走在那条通往学校的梧桐道下,她说你怎么会喜欢听这些歌。

我现在好像已经很难表达出我当时对她的喜爱了。当我夸张地说“她可是我少女时期的偶像。”这样的话,总会惹来一些人的嘲笑,但在那些时候,我好像真的没有像喜欢谁那样喜欢过她。

我老是在KTV里点她的歌来唱,习惯把音唱得又飘又高,我有首成名曲是她的《无声的雨》,但我最喜欢唱的还是她的《第二道彩虹》。这张同名的翻唱民谣专辑是影响我后来听音乐习惯的一张专辑,她为我打开了一道清新民谣的通道。

她在那张专辑里留着短头发,穿简单纯色的T恤,眼睛大而纯粹。她写“即使/蛰伏在心中的种种欲念/会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我却始终相信/心灵的深处存在着一种/最原始的色彩/如同生命的本质一般单纯而清明。”那是1997年,我念初二,在这样的年纪听这样的歌看这样的文字,对我以后的人生路有着不能磨灭的影响。

常常很庆幸我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她,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没那么出名没那么风花雪月了,唱着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淡薄而甜美。后来她去了一个小众的唱片公司,后来就慢慢地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听说她信佛了,听说她结婚了,听说她生小孩了,听说她又开始唱歌了。每次有她的消息传出来,我总是像看老朋友一样看着,不像以前那么激动和迫切。少年的时光渐渐远去了,曾经喜欢的人慢慢淡忘了,我们总会听着一些新的歌,说着一些新的故事,认识一些新的人。

我老是爱把一些歌归类,比如“这首歌很初中啊”、“这是很高中的歌啊”。对我而言,一些音乐一些歌手更像是年份的另一种划分方式,他们的存在,提醒着我那些过往的岁月,并且开封的是一些原本已经遗忘了的心情。

听说她要来重庆了,来为一个商业做发布会。在初听到的场合是一个吵吵闹闹的时刻,发言的人就顺带这么提了一下,我也没往心里去。后来路过观音桥时,看到她的大幅海报才觉得她是真的要来了。那天想起年少的时候,我老是幻想和她见面,和她谈天;而现在似乎一切都要来临了,我觉得好像做了一场梦,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的奇妙——好像总不会辜负你,你的心愿即使不能在当下但也可能在以后的任何时候达成。

不知道见了面会是什么样子,她老了一点,我也不再是少年了,那些唱着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光,好像已经很远了。现在再唱起《第二道彩虹》,更有了一种急迫而淡淡的沧桑,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还是想起她写“该站在何处,才能够看见属于自己的,生命中的彩虹。”

成长是时,她是其中的光,照耀着199几的来时路,让我成为现在的这个人。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