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金信网交易量破60亿 引发P2P行业未来发展思考

发表于2015-07-09
   截止六月底,国内P2P平台金信网累计交易量突破60亿大关,而金信网也凭借这样的业绩表现一举进入P2P行业前十。据笔者了解,今年五月初金信网的交易总量刚刚达到四十亿,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其交易总额增长了20亿,增幅高达惊人的50%。另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金信网交易量的提升在于移动端的发力。



  60亿的成交规模和两个月50%的增幅,这样的数字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虽然大家都在强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在于金融,但是它的表现形式确是完全的互联网,因此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规模是一切”“快鱼吃慢鱼”的商业规则中,大与快才是平台获取话语权、抢占制高点的一种有效途径。



  焦躁下的P2P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导致部分平台开始变得急功近利,不惜工本的玩起了数字游戏,似乎将用户规模、成交量等硬性数据指标看成了一举定天下的不二法宝。但是在交易量等数据急剧增加的华丽外表下,却隐藏着因平台风控能力不足以支撑交易量扩容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对于目前国内部分P2P平台过于浮躁的心态,金信网副总裁王凤华在接受网贷315采访时提出建议:“平台交易量的增长是结果不是目的,因此必须要将平台的底层设计做好,只有这样交易量的增长才是水到渠成。”
  众所周知,P2P平台是以中间的风控端为核心来服务于投融资两端的用户,因此对于P2P平台来说,交易量的上升在于资产端债权的增加。从平台资产端债权的增长方式上来看,目前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平台适当放松风控的严谨程度,通过提高借贷人申请的范围与成功率来提高资产端的规模。二是通过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拓展获取资产的渠道。
  渠道依旧为王
  目前平台获取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自有的资产拓展团队,依靠平台自己主动获取项目,虽然有利于项目风险的控制和利润率的完整保留,但是对成本要求很高。二是与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这样的传统金融公司合作,由他们为平台提供债权,采用合作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债权规模,但是却存在平台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利润分流……
  从目前来看,出于交易规模和对资产把控能力这两方面的考量,目前平台也在两种渠道占交易量的比值方面权衡利弊。如果说通过适当放松风控程度来实现平台交易量的上升会被看成行走在刀尖上的表演,那么拓展资产债权的获取渠道就成为平台提高交易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虽然说任何商业渠道的合作都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利润分食的基础上,但是在这样一个不论是竞争强度还是竞争者数量都大为不同的时代,以往鲁日帝国式的单打独斗在目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并不适宜。对于任何一家平台来说,不论是资金端还是资产端,获取资源的渠道依旧为王。
行走在刀尖的扩容
  如果说依靠拓展渠道来获取、扩大债权规模来增加交易量是平台的自然增长,那么适当放松风控所诱发的增长则是人为的诱发干预。目前在资产端的扩容会为平台带来某种程度的风险,但是这就跟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刺激经济活力一样。
  人为诱发资产端做大的原因在于单纯的自然生长并不能够使平台快速做强。由于投融资用户、交易量的增长相对缓慢,毕竟在要求规模与速度的互联网时代,单纯依靠平台风控体系的不断健全、用户体验优化后用户规模和用户粘度的增加、平台美誉度的提升等方法来快速提升平台业务量并不现实。
  而平台在一定的时期根据经营情况调整风控的松紧程度以实现对债权规模的调整,确实能够大幅提高平台交易量,但是这种交易量提高的前提与基础在于平台对风险的可控。因此为了能够满足融资方更快速、更便捷、更廉价的融资需求,平台除了通过营销的手段来获取平台在资金端的投资人用户之外。
  风险隐藏,适度而行
  与任何的经济组织一样,平台追求规模与速度无可厚非。但这种交易额的急速增长一定要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扩容资产端不但能够提升平台的广知度和美誉度,更是在二八法则逐渐呈现、行业资源趋于集中的必要选择。这就要求平台决策者在保持饥饿感的同时,也有怀揣着金融敬畏,毕竟鲜花与警笛的距离仅仅一步之遥。(来源:网贷315 张宁)
发表于2015-07-10
很是有吸引力,然后很多人都来啦。


发表于2015-07-10
实体经济一直不景气,我都不晓得这到底是为什么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