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价最疯狂的这一年,重庆房价为什么只涨了0.4%?

发表于2017-02-18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几乎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限购周”,到昨天为止,起码有二十个城市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会如何,却让人心有余悸。在这一点上,任大炮之前有一句话倒是说得实在:在老百姓心里,凡是限购的,都是紧俏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条常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限购限贷”这贴药膏,从来只让疼痛稍稍缓解片刻,却从来没有药到病除过。  在公共政策上,再粗的胳膊也拧不过“预期”两字。   也有人给出了长效药。在本周上街的《财新周刊》,胡舒立撰文《何为房市治本之举》,提出“解决房价暴涨的扭曲状态,说难亦难,说易亦易。关键还是下决心改革。只要从解决高房价赖以存在的土地财政入手,并改善宏观调控手法,中国的房地产业就有希望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胡舒立的这贴药貌似可以“一劳永逸”,可是,要从药房里熬出来,却不知是猴年马月。土地财政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速效救心丸,特别是在营改增之后,地方预算内收入日渐减少,债务水平却在持续抬高,摁下一个瓢,浮起来的却可能是一块更大的烂木头。   去年以来的中心城市房价普涨,其实是建立在一些有目共睹的事实前提下。  首先是货币的超发。宏观分析师万由山在《上海证券报》上算过一笔账,在过去的一年里,泛影子银行体系的增量已膨胀到传统银行体系增量的2.3倍。据他的计算,截至今年上半年,M2的真实增速约为20%。  其次,是产业转型的困难,受增长乏力和消费不足的双重困扰,从中央到地方,不得不再次回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老路上去。  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我们不得不有三个清醒的承认——  其一,承认政府是一个大地主,土地是市长们手里最后、也是最有效的资产,对他们而言,不是要不要靠土地吃饭的问题,而是如何吃好、吃长久的问题;  其二,承认不动产的投资属性,今天在各大城市抢购房子的同学,绝大多数不是没有房子的人,而是被货币泡沫吓坏了的中产阶层,他们无一不是走投无路地被逼到那里去的;   其三,承认房地产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拉动效应,它的复苏直接带动了五十多个相关行业,今年以来,低迷许久的煤炭、钢铁等能源价格的上扬,毫无疑问是拜此次房产狂热之赐。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