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抗战之江:嘉陵江,重庆精神在此川流不息

发表于2015-09-10

70年前,你不知道的嘉陵江传奇。

历史留下的,我们不会忘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上演过众多足以史册留痕的故事。而嘉陵江,又是重庆的母亲河。在抗战时期,这条江,留下了多少激荡人心的历史?



一首歌,谱写对抗战必胜的信念。

“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把我那打胜仗的刀枪,放在我生长的地方。”这首与《松花江上》齐名的抗战歌曲《嘉陵江上》创作于1939年的一天,诗人方殷到重庆北碚探望当时在**大学教书的端木蕻良,双方谈兴正浓时,端木突然冒出一句话:“《松花江上》说出了东北人民切肤断肠的苦痛,不愧是一支名曲。但我听着,觉得它哭兮兮的,心中总不是滋味!”方殷就说:“既然如此,那你何不写一首激昂的歌词”。然后就有了《嘉陵江上》这首抗日名曲。


一幅画,纪念抗战岁月的荣光。

巨幅国画《怒吼吧,中国》就是抗战时期在重庆江陵江畔沙瓷文化区创作的,这幅巨画中没有人物,只有28只老虎象征当时中国的28个省,以此表达作者以画笔报国的豪情。



一本书,记录嘉陵江的历史沿革。

1943年,作者马以愚孤身一人溯江而上,泛舟嘉陵江,日行三四十里,写下《嘉陵江志》。共二十章,上编以嘉陵江为经,分航运、文艺等六章,下编以江流各县为经,分数各县沿革、交通等。


一张报,战时重庆的重要观察点

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嘉陵江》(1931年更名改《嘉陵江日报》)是卢作孚北碚乡村建设的宣传报。全面抗战爆发后,该报以崭新的姿态转向抗日救亡的动员;在相当高程度上折射出战时重庆的舆论阵营及话语空间的异动,成为研究战时重庆的媒介生态的重要观察点。





一些地方,成为重庆抗战文化遗址长廊。


起点:上清寺

中山四路文化一条街早已闻名。以曾家岩为起点,沿着嘉陵江边,重温沿线6公里长的抗战文化遗址。依然保持着当年风貌的曾家岩50号,静静地屹立在嘉陵江边,周恩来等人当时在此使用的办公室、卧室、厨房等都悉数存在。这些遗址伫立于此,让我们静静品读昔日的历史文化和风云岁月。


中心:李子坝

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坐落在嘉陵江畔,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李根固旧居等9栋抗战遗址原貌再现,走在青石路上,看着古老的建筑,江风拂面,情不自禁将你拉入城市记忆中。嘉陵江边还有一栋造型独特的民国建筑,它就是圆庐。如今这里变成了大杂院,居民们将墙壁凿出洞口,拉电线、修澡堂等,昔日的华丽如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留下的仅仅是一段口耳相传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结点:红岩村一路向前

红岩村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抗战时期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此居住。在这里品上一杯咖啡,慢慢的活在历史里,也是一种人生。




70年前,嘉陵江是抗战之江,重庆精神在此川流不息。

书写出属于这条江,亦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故事。

历史留下的荣光,我们从未忘记。

而今传奇依旧延续···


今天,嘉陵江畔,我们以另一种方式与荣耀共存。

重庆唯一星空幕墙豪宅,点亮月色下最美嘉陵江,**闪耀着过去的荣光,更照亮着前进的方向。

2015嘉陵江,以棕榈泉为荣。



1995年至今,中国高端地产世家棕榈泉地产,以对品质与服务的极致追求定义中国高端生活国际标准,”像棕榈泉一样生活”成为了美好生活的精神图腾。


2015年,棕榈泉在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旁,滨江路上,将其全新超越之作——棕榈泉悦江国际,奉献给蜿蜒流淌的嘉陵江,再创中国高端生活巅峰。


嘉陵江,以棕榈泉为荣。




像棕榈泉一样生活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