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南山墅游】《挺进报》旧址 重现革命往事

发表于2017-02-24
标签:木板 一楼 声音 封闭 工作人员 

在南山滨江半腰上,有一栋青砖小屋豁然矗立在坡顶,从江边通往坡顶的石阶,如同时光穿梭的通道,一步一步往上,浓厚的革命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庭院,一栋两层楼的青砖小屋出现在眼前,它就是《挺进报》的诞生地。

挺进报1947年中共省委和新华日报社被封闭后被迫撤回延安,中共重庆市委根据当时地下党和进步群众渴望听到党的声音的需要,以“无名小报”为基础,出版重庆市委的地下机关报

《挺进报》旧址一楼一底的老式木板楼,后经过修复改为青砖建造,整体加固,原样展示了《挺进报》旧址旧貌,成为重庆又一处红色**基地。

《挺进报》旧址现以青砖修建,一楼一底,占地330平方米,有7间屋子。

修复完成后一部分建筑将作为文物陈列馆向市民开放,以文物、历史资料展现《挺进报》印刷的完整过程,还将展览陈然烈士的遗物、图片等,当年的印刷机也会展示出来。据悉,修复后的《挺进报》旧址将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挺进报》的诞生也是有一段历史故事的。

1947年2月28日,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封闭了设在重庆的中共四川省委和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被迫撤回延安。7月,中共重庆市委根据当时地下党和进步群众渴望听到党的声音的需要,以“无名小报”为基础,出版重庆市委的地下机关报,并定名为《挺进报》。印刷地点设在南山下野猫溪“中粮”公司机械厂修配车间(陈然家里)。

那时的中粮公司机器厂修配车间也是陈然的家楼下是车间,楼上住着陈然的母亲、妹妹等一大家人。这里地点偏僻,背靠山坡,厂大门侧对江面,隔江远离市区。楼下车间七八个工人,由陈然任该车间的管理员,工人们都尊称他“陈先生”。

那时的《挺进报》的编、刻、印工作都在这里进行。刻版工作在白天,陈然的印刷工作在夜间进行。陈然见房间木板壁有许多缝隙,就用一层厚纸糊住,关上窗户,挂上一床毯子,电灯用黑纸做了一个灯罩,避免了因通宵开灯引起人们注意。

为防敌人搜查,陈然不用油印机,采用一个简易而安全的办法,用图钉把刻好的蜡纸一方钉在桌子上,用打磨过的光滑竹片代替滚筒,蘸上油墨在蜡纸上刮印,印完后烧掉竹片,就不留下任何痕迹。

就这样在陈然的不懈努力下,一期期《挺进报》按时出版,供群众们及时接收到党的讯息。

重庆这座城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记忆,南山上风云往事云涌,不断续写着传奇的篇章。远洋公园·原香传承南山百年文脉精神,将历史的沉淀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匠人精神精工砥砺建造雅致之家。1200亩湖山美景,百年文脉,风雅绵延,远洋公园·原香,献给更懂别墅的人。

上一页|1|
/1页